宝宝被欺负了怎么办
孩子之间的世界,其实和成人的世界一样,也充斥着合作和竞争,也免不了口头甚至肢体的冲突。那么,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“斗争”,书本上可能没说,但这是每个做父母的要做真实面对的问题,家长的任务,就是要教孩子学校中不教的,而人生中又重要的事,比如打架。尤其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,大部分时间不在父母身边,他们称王称霸还算好了,但能不能挨欺负、受委屈?
有的家长不许孩子去打仗,处处要求孩子温良恭俭让,甚至拿出打左脸递右脸的思维,看似很好,实质上这不仅抑制了孩子的本性,而且也就是在培养一个未来的受虐狂;有的家长则主张孩子斗争,先下手为强,先打出个威风再说,思路好像也没错,谁的孩子谁不爱啊?但是,这得寄希望于孩子发育得超常,否则,打人者,人恒打之,早晚会吃亏。
这样的教育引发的孩子问题,一是孩子太“面”,成了同龄小朋友的出气筒;二是孩子太“熊”,整天称王称霸最后也没了朋友。
那么,我们怎么办?
后来,发现孩子的老师更有高招,她们告诉孩子应对别人的侮辱,其实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,当别人骂你的时候,你就回应“你说别人是什么,你自己就是什么”。挺厉害,万能句型,孩子容易上手,值得推广,不过气势稍欠一些。
多说几句:
其实孩子之间有些言语和肢体的冲突,如果不是特别激烈,大人可以有意忽略,因为这也是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必经之路。更多的孩子冲突中,与成人世界的冲突并不一致,成人间的一句恶言可能相互嫉恨一辈子,而孩子之间,上一分钟大家还互相吵骂痛哭流涕,下一分钟可能就和好如初,愉快玩耍了。
所以,成人在参与孩子的冲突时先不要操之过急,啥事都急三火四替孩子做主,这样,只能是培养一个性格懦弱的应声虫,孩子间的人际互动,有一个“战斗里”成长的自然过程。
家长参与进来的条件是:孩子已经被欺负到影响其正常的集体生活了,比如因为某个强势小朋友,他一去幼儿园就恐惧,这样就必须处理。
另外,这些“告老师”之类的方法,适用于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,小学高年级起再告老师,容易让周边同学瞧不起,影响友谊。那个时候交合适的朋友是家庭教育的重点,交些朋友、融入集体,是逃离被欺辱命运的起始。
宝宝被欺负了怎么办